•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早勤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展柜里的科学往事 | 朱光亚朝鲜战地日记:“译”丝不苟的物理学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6 12:26:31   浏览次数:6  发布人:f68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本期展品:朱光亚朝鲜战地日记展柜里的科学往事1952 年初春的朝鲜,炮火声不时从远方传来,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总部的煤油灯却彻夜不熄。28岁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朱光亚裹着军大衣,正伏案逐字核对英文译稿。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窗外呼啸的寒风、天边沉闷的炮声,交织成这位年轻学者特殊的工作旋律。朱光亚使用过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队赠送的毛巾。来源:《朱光亚传》这份在战火中淬炼的严谨与坚守,不仅被他写进


    本期展品:朱光亚朝鲜战地日记

    展柜里的科学往事

    1952 年初春的朝鲜,炮火声不时从远方传来,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总部的煤油灯却彻夜不熄。28岁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朱光亚裹着军大衣,正伏案逐字核对英文译稿。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窗外呼啸的寒风、天边沉闷的炮声,交织成这位年轻学者特殊的工作旋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朱光亚使用过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队赠送的毛巾。来源:《朱光亚传》

    这份在战火中淬炼的严谨与坚守,不仅被他写进了战地日记,也成为他一生科研生涯的精神底色。

    “这是我第一次经受战火的严格考验。”初抵朝鲜战场时,朱光亚在日记中如此写道。朱光亚在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处担任英文翻译,主要负责将代表团秘书处起草的中文发言稿译成英文,并负责会议记录的档案整理。后来工作熟悉了,朱光亚有时也会被安排去谈判会场当翻译。


    朱光亚的朝鲜战地日记。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板门店谈判陷入僵局的日子里,谈判桌前的沉默比炮火更令人煎熬。朱光亚就这样在漫长的对峙中练就了“长时间一言不发、不轻易表态”的功夫。这份沉静背后,是近乎苛求的负责态度与科学家的实证精神。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朱光亚等人每天晚上拉着防空帘在微弱灯光下工作,一旦防空警报响起,就迅速躲入防空洞。图为板门店停战谈判早期搭建的帐篷。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1952 年5月14日的日记里,朱光亚写下了2000字的关于翻译与记录的经验。他开篇就强调:

    “重视我们的工作,认识工作的严重性、严肃性及重要性。”

    在他看来,谈判桌上的每一个词都关乎国家尊严,译稿上的每一个字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朱光亚1952年5月14日的日记节选。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这篇日记犹如一篇研究翻译工作的论文,展现出他超越年龄的认真、善于思考与系统总结的科学家特质。

    他特别警惕主观臆断的危险,在日记中写道:“最严重的是,主观以为代表的话讲得不漂亮或不恰当,自己加以更改,这样不但违反纪律,而且违反工作真实性。”


    朱光亚1952年5月14日的日记节选。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他详细列举了避免错误的方法:仔细听清原意,不懂就问;记录对方讲话时,杜绝主观猜测,需反复核对原文与翻译;甚至借助新闻报道佐证。他强调:“犯错误多半是由此而来——我们身为知识分子,有一技之长,常常自以为是、主观。”这种对“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执着追求,正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朱光亚1952年5月14日的日记节选。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谈判期间,朱光亚不仅要翻译发言稿,还要将外文电讯译成中文,用复写纸抄写数份供领导参阅。板门店谈判的会议记录浩如烟海,他却能将同事口诵的内容一一记录,整理成通顺的文字归档,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

    根据朱光亚的日记记载,1952年12月20日、22日这两天,召开了翻译小组的民主生活会,大家对朱光亚的基本评价是:工作一贯认真负责,思想周密,并且有计划性;虽然是学物理的,翻译不是本行,但能刻苦钻研,提高业务能力,获有良好成绩。正是这种严守纪律的作风,让他经手的每一份译稿、每一份档案都经得起推敲。


    抗美援朝军功证明书。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抗美援朝评功报告表。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这种基于事实的理性判断力,在复杂的谈判策略思考中也显露无遗。1952年6月20日,朱光亚在日记里总结谈判策略:“不要寄托在希望与幻想上。①自力更生。战场上与会场上。战场上力量的增长,会场上,理直气壮与理屈词穷,说理与组织力量......”字里行间没有丝毫空想,只有基于事实的理性判断。


    朱光亚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立“三等功”。来源:《朱光亚传》

    朱光亚的长子朱明远说:“参加板门店谈判,不仅练就了父亲长时间一言不发,不轻易表态和不轻率下结论的功夫;更重要的是,练就了父亲思考问题时深思熟虑、缜密慎行、准确无误的严谨作风,练就了他善于倾听别人发言,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经过精辟的归纳和透彻与深入的研究,最终抓住问题的要害,并总结出带有规律性和科学性的结论。经他阐述的观点常常是令人折服的,并且是对日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如此这般,成就了他学术思想的深邃,以及所具有的前瞻性、预见性与战略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5月30日,朱明远在“纪念朱光亚诞辰100周年专题展”上凝望父亲朱光亚的雕像,两代人隔空精神对话。图源: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

    1953年,朱光亚带着那件见证过战火与谈判的军大衣回到北京。此后,无论是在青海草原的核基地,还是在罗布泊的试验场,这件褪色的军大衣始终相伴。

    当朱光亚穿上它时,眼神中总有一种特殊的坚定——那是在板门店谈判桌前淬炼出的严谨,是从战火中沉淀下的坚守,更是一位科学家用一生践行的精神准则。

    朱光亚先生在朝鲜战场留下的战地日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份日记默默记录了他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初心与坚守。

    探索更多展品背后的鲜活故事,敬请持续关注“展柜里的科学往事”栏目! 也欢迎您亲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感受展品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展柜里的科学往事

    参考文献:

    [1]顾小英,朱明远.我们的父亲朱光亚[M].人民出版社,2009-12.

    [2]奚启新.朱光亚传[M].人民出版社,2015-12.

    作者:砚冰 资深媒体人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68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z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