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电网负荷屡创新高。炎炎烈日下,国家电网员工不畏酷暑坚守一线,开展高空作业,巡检输电线路,排查设备隐患,全力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用汗水守护百姓清凉。
【中央电视台】高温下的坚守 电力人高空“穿针引线”保障夏日清凉
临近中午,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的一个居民小区附近,供电工作人员正在10多米高的线路旁开展不停电作业。随着阳光持续照射,绝缘斗内的温度不断上升,身披厚实绝缘服的工作人员的脸上汗珠不停地从额头上流下。尽管如此,手上的操作却一刻也没有停。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分公司工作人员 管瀛:“你穿上(绝缘服)太阳一晒,里面跟汗蒸一样,猛冒热气,我跟老师傅上去搭,汗流到眼睛里就只能靠硬扛了。”
“00后”小伙儿管瀛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由于经验尚浅,在目前开展的作业中只能给身旁的老师傅“打下手”。和他搭档的是“70后”莫建根。在高温下开展作业,更考验两人的默契和专注。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分公司工作人员 莫建根:“看好2号电工,让他注意每个地方,该碰的与不该碰的都要跟他说好,在上面两个人都要沟通,必须要默契。”
高空中,两支双人小分队轮流用绝缘材料为带电导线穿上黄色“防护罩”。大约半个小时后,设备替换前置工作全部完成。当他们回到地面上时,工作服都已经被汗浸得湿透,脱下绝缘手套的一瞬间,汗水洒了满满一地。在短暂的休息过后,他们又披挂上阵,完成设备替换后的收尾工作。
市民 杨女士:“开空调的情况下不影响电力使用,不然停电了,检修大半天会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特别感谢他们,特别辛苦。”
【中央电视台】身披“汗甲”头顶烈日 高空守护万家清凉
连日来,湖北多地持续发布高温预警信号,用电攀升。在武汉街头,每天都有一百多名配网带电作业人员,他们穿着被称为是“汗甲”的绝缘服,顶着烈日炙烤,开展电力维修,保障城市用电。
上午9点,在武汉市江岸区山海关路,电力工人们进行巡检时发现,这条线路超负荷运行,需要及时进行负荷分流,否则线路可能发生故障,影响周边居民及商户用电。电力工人们穿上绝缘服,戴上橡胶手套,登上十多米高的绝缘斗臂车,要在不停电的状态下分流这条线路的用电负荷。虽然是上午,气温已经约有三十七八摄氏度,叠加绝缘服蓄热效应,电力工人实际体感接近50摄氏度。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中心不停电作业一班 岳志红:“斗里面因为空间比较小,蒸汽就一直往上升,就热得有点受不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高空作业,岳志红完成施工,从绝缘斗臂车上下到地面。脱下绝缘服的时候,深蓝色的工装已经完全被汗水浸湿。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中心不停电作业一班 岳志红:“上去的时候还是喝了一瓶藿香正气水,但是感觉下来的时候还是头有点晕,没劲了。因为这边是条商业街,就不能停电,我们就还是要坚持给它做下来,武汉的高温还会持续很久,我们会坚持下去,给居民一片清凉。”
因为持续高温,带电抢修的任务量较平时翻倍增长,一次作业常常需要在烈日下持续暴晒1至2个小时,这是对电力工人的业务水准、身体素质以及意志力的三重考验。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中心不停电作业一班班长 傅梓豪:“我所在的带电一班共有6个小组,上周高温期间我们班组就开展了100余笔带电作业,每个小组每天要完成4笔左右带电作业。”
稍稍休息和补水后,电力工人们随即准备赶往下一个作业点。为最大限度减少停电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目前,在武汉共有147名配网带电作业人员每天坚守一线,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夏日清凉。
【中央电视台】高温天气 应对“烤”验保障民生
随着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连成一片,我国高温天气愈演愈烈,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多地的气温打破了同期最高气温纪录,中央气象台7月16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连日来,山东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让青岛平度市电力负荷持续增加。平度供电部门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加强设备巡检维护,排查处理设备隐患,保障当地2万余户企业居民正常用电。
国网山东青岛平度市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现场负责人 张双涛:“高温天气下,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负荷大,部分线路出现老化,必须加强巡查。我们24小时值班,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中央电视台】服务驿站送“清凉”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各地纷纷开设服务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贴心的服务。
在湖北孝感,277个爱心驿站成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的清凉港湾。这些驿站除了部分由市总工会运营,其余均由电力、银行等爱心企业,利用现有服务站点改造,不仅提供空调、冷饮和各种防暑物资,还有志愿者提供服务。从简单的歇脚点变成能量补给站。
环卫工 刘正清:“有了爱心驿站,我们喝着冰水、绿豆汤,真是舒服。”
【新华社】高温下的劳动者|高空带电抢修
近日,河南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多个地区最高气温达40℃以上。7月15日,郑州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越是天气情况恶劣,供电设备和线路越容易出现故障隐患,为保障用电,国网河南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时刻待命。
在河南省郑州西三环郑湾路交叉口抢修现场,赵君臣所在的“雷锋号”电力抢修队的队员们正熟练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高温使得绝缘手套与服装成为“蒸笼”,牛皮手套让手指活动变得笨拙。30分钟的抢修工作,是对体能与技术的双重考验。赵君臣说,每天中午抢修作业的时候,感觉身体坚持不住的时候,全靠意志力在支撑。他们的服务宗旨就是“让用户能用上电、用好电、少停电”。
用电高峰期间,像这样的带电抢修保障作业,他们每天要完成10个左右。据了解,赵君臣所在的“雷锋号”电力抢修队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20000余次抢修任务。他们用汗水兑现着“不停电”的承诺。
【新华社】高温下的坚守:电力巡检为京广高铁“保电护航”
连日来,我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南北大动脉”京广高铁供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关乎暑期万千游客的出行安全,也牵动着沿线电力人的心。
15日早晨7点,国网湖北孝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输电运检二班班长杨军和新同事严永强,出发前往孝感市孝昌县笔架山区域,巡检京广高铁石武段供电线路。
8点20分,他们抵达海拔680米高的笔架山山脚。刚钻出工程车,热浪便裹挟着暑气扑面而来。当天湖北省气象台发布的高温橙色省级预警显示,孝感北部局部最高气温可达37℃至39℃。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杨军(右)和严永强正在开展精细化巡检
笔架山地处大别山南麓,山路蜿蜒、植被茂密,铁塔大多建在斜坡上。他们的任务并不轻松,既要巡检线路通道内的树障、飘挂物和山火隐患,还得徒步钻密林,排查山体滑坡、沉降导致的塔基损伤等隐患。
车辆到达指定位置,眼前的山路长满了野草。两人下车扎好领口、裤腿后,步行前往两公里外的71号铁塔。巡线的山路原是农户放牛的便道,随着乡村发展,农户上山越来越少。路能留存,全因巡线人员还在走这条路。
“夏季常有雷阵雨,巡检塔基要先查看四周环境,确保安全后再下到塔基检查裂缝或沉降。”置身满是杂草、藤蔓和碎石的山林之中,有着30多年巡线经验的杨军边走边向严永强传授经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杨军(右)和严永强正在使用无人机检查输电线路
登上山顶的一处开阔地,两人操作无人机对线路开展精细化巡检。他们紧盯遥控器屏幕,仔细排查绝缘子串、线夹等关键部位。
“以前沿着线路边走边测温,要忙活好几个小时,现在用无人机10分钟就全部完成,还查得更细。”看着年轻同事熟练操作无人机,杨军欣慰地笑了。从无人机传回的画面看,这段线路运行平稳。
正午时分,山里像个大蒸笼。两人的深蓝色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脖颈和脸颊被晒得通红,却丝毫没放慢脚步。“这条输电线路关乎京广高铁的运行安全。咱多流点汗、查仔细些,旅客出行更有保障。”杨军说。
黄昏时分,巡检任务结束,笔架山绵延起伏的山脉镀上了一层金边。返程路上,杨军和严永强已在盘算,第二天一早,他们要赶往大悟山区,去守护风电送出通道的运行安全。
内容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