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早勤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弘扬劳动精神 践行技能报国|中教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30 08:01:18   浏览次数:1  发布人:2cfd****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核心观点 ■劳动的价值,远远超越了简单的技能,其蕴含着塑造灵魂、启迪智慧、强健体魄、涵养美感的巨大能量   ■让热爱劳动成为新时代学生的行动自觉,不仅关乎个体成长的底色,更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核心观点

    ■劳动的价值,远远超越了简单的技能,其蕴含着塑造灵魂、启迪智慧、强健体魄、涵养美感的巨大能量  

    ■让热爱劳动成为新时代学生的行动自觉,不仅关乎个体成长的底色,更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热爱劳动应成为新时代学生的行动自觉。

    从远古先民“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开启文明篇章,到当代建设者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豪情铸就科技丰碑,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劳动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近代以来,从“铁人精神”支撑工业脊梁,到“两弹一星”精神托举科技强国梦,无数劳动者用汗水与智慧浇灌出民族复兴的坚实根基。劳动的价值,远远超越了简单的技能,其蕴含着塑造灵魂、启迪智慧、强健体魄、涵养美感的巨大能量。

    让热爱劳动成为新时代学生的行动自觉,不仅关乎个体成长的底色,更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于个体而言,劳动是淬炼品格的熔炉,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石。当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挥洒汗水、攻克难题,不仅能掌握生活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更能磨砺坚韧不拔的意志,涵养脚踏实地的作风,为未来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于民族发展而言,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有助于为民族复兴伟业培育出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新时代的学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加强劳动教育,鼓励学生热爱劳动、以劳动为笔,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强调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要推动学校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磨炼意志,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要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之中,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劳动能力与素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评价改革,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推动热爱劳动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共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只在课堂中、校园内,更是一场联结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育人行动。这需要更多“劳动者”成为学生学习劳动、感悟劳动的领路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阵地,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要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围绕科技发展紧迫需求培养人才,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人才。要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有为青年热爱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的五年规划即将开启。全国教育系统正掀起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纲要》精神的热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热爱劳动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时代内涵。当每一位学生都能以劳动为荣、以奋斗为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壮阔征程,我们就能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4月30日02版

    本文作者|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杜润楠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2cfd****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z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