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早勤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媒体纵览 | 以文化滋养生态 用行动共建美丽家园(《环境经济》杂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9 15:04:59   浏览次数:1  发布人:1ce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从《西风烈》《海菜花开》等舞台剧到《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生态秘境》《一江清水向东流》等自然生态纪录片,从“生态书香”全民阅读到“青山书角”遍地开花,从生态环保艺术节到《一路前行》《探索新境》《追光者》等明星综艺,生态文化元素春风化雨般融入各行各业。近日,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不仅是对习近平

    从《西风烈》《海菜花开》等舞台剧到《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生态秘境》《一江清水向东流》等自然生态纪录片,从“生态书香”全民阅读到“青山书角”遍地开花,从生态环保艺术节到《一路前行》《探索新境》《追光者》等明星综艺,生态文化元素春风化雨般融入各行各业。

    近日,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份《意见》不仅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时代呼唤:生态文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

    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文化形态,其本质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塑造生产关系(如政策、制度、行为规范)反作用于生产力。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环境经济学教授蓝虹告诉《环境经济》,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改变消费需求和市场规则,可以倒逼企业转向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引导,可以让公众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重塑自己的生活消费理念,这种价值体系是一种以追求绿色低碳为目标的价值观,倡导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蓝虹说:“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让人们明白,什么行为才是对大自然友好的,怎样做才是值得被人尊重的。”

    “需求消费端的这一连串价值理念、生活模式、消费模式的绿色低碳转化,必然会反作用于供给端。”蓝虹介绍,作为供给端的企业就会做出改变。比如大家都不喜欢大排量的小汽车了,企业就会减少生产量,转而研发低碳环保的出行工具。

    在她看来,消费端的思维方式和消费理念不转变,一味地限制生产端去做节能环保的改变,就不可能改得彻底。而生态文化建设的作用就在于此。

    此外,四个部门联合发文,这一跨部门协作的举措具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蓝虹告诉记者,通过调动文艺工作者、文旅资源等文化生产要素,将生态价值观植入文学创作、艺术表演、旅游体验等文化产品,为生态理念传播提供了新视角。

    “文化和旅游部门以及文联、作协的参与,能够将生态文化内涵用更丰富的形式来展现,并将其转化成文化产品,使得传播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蓝虹说。

    系统谋划:生态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了“1+3+10+N”的政策框架体系:“1”是指一个总体目标,即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3”是指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强化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三大重点任务;“10”是指十项具体举措;“N”是指多项保障措施。

    在蓝虹看来,《意见》中“研究传承”“传播推广”“转化利用”三大重点任务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后一个的基础和前提。

    《意见》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政策创新和突破。在研究传承方面,提出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生态环保工程、纪念地、文艺作品、先进人物和事迹等红色资源,建立清单名录并动态更新。这种制度设计既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又提升了生态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熠熠生辉。从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的“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治水理念,到传统村落“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的建筑智慧,都是生态文化的精髓。

    这些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人们了解这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要讲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深入挖掘,让人们通过身边这些生态文化景观、绿色低碳传统工艺、地方特色产品等文化载体,了解其中蕴含的生态文化价值。”蓝虹说。

    生态文化的内容建设好,如何传播是新的挑战。

    《意见》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结合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还提出,推出生态文化出海,积极构建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加大生态文化对外宣介力度。

    在国际环境话语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意见》通过系统性的生态文化输出,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叙事体系。文联、作协的参与,实质是培养能讲述中国生态故事的创作力量,让本土化的文化资源获得国际认同感。

    创新突破: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记者注意到,《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文化+”概念,这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一脉相承。通过生态文化和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浙江省衢州地处钱塘江上游,这里山区溪流众多,养殖户直接引用山涧活水,源头水温常年保持在10℃—18℃,并且将鱼塘设计成“进水口高、出水口低”的形式,形成自然循环,保持水质清澈,于是有了高品质的清水鱼。

    来到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人们不但可以吃到鲜美的清水鱼,还可以走进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清水鱼博物馆,了解当地文化,体验乡村生活。

    在博物馆,通过AR技术还原“千年古法养殖”场景,了解古法养鱼的知识,真切地了解生态养殖秉持的理念。走出博物馆,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割草喂鱼、水质检测、塘泥肥田等全流程,捞一条清水鱼细细品尝。临走,可以买上一些由清水鱼衍生出的文创产品。你还可以认养鱼塘中的鱼,通过物联网摄像头远程观察鱼儿生长。

    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人气,以博物馆为核心,30余家农家乐形成了“清水鱼美食带”。通过地方政府的培训,周边农户开展“生态导览”,分享古法养鱼技艺,增加自身的收入来源,为乡村生态文旅提供了“可参观性生产”的典范。

    “生态文化+”产业,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通过文化赋能和产业创新,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蓝虹说:“衢州清水鱼就是将传统渔业升级为‘生态文化+’产业的样板。他们将‘生态资源—文化IP—产业增值’进行串联,通过挖掘自身独有的生态文化价值,构建绿色产业链,从生态养殖技术展示到文化认同构建,再到消费场景的创造,实现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

    落地生根:生态文化建设的实施保障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意见》构建了全方位的保障体系,提出三个方面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各级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文联、作协等部门加强合作,统筹谋划生态文化建设,将生态文化工作纳入年度计划,明确生态文化工作责任,形成生态文化建设推进落实机制。

    二是加大保障力度。各地要结合实际发展生态文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资助项目、提供服务等形式参与支持生态文化建设,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加大生态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力度,团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化建设。

    三是加强成效评估。选取一批有条件、有基础、有意愿的地区,组织生态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成效评估,分类探索生态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机制,形成一批生态文化建设样板。征集生态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并积极向社会宣传推介,引领和带动各地生态文化发展。

    对此蓝虹认为,要搭建起一个生态文化建设的平台。“现在有了《意见》,下一步需要打造一个平台,把这些相关部门、领域的人汇聚到一起,跨界交流。”

    同时,应加强科普与生态文化的结合。“现在有一些生态主题的文艺作品和文旅项目,还只停留在情感唤起的层面。情感共鸣固然重要,但光有情感还不成,要把人们情绪带动起来后,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这要通过与科普结合的方式,强化情感共鸣向行为转化。”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生态文化建设进入系统化、制度化新阶段。通过文化浸润与制度保障的双轮驱动,我国将加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 | 《环境经济》杂志

    记者 | 李维

    编辑 | 李夏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ce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z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