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闷热、潮湿的时间段,也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在这“上蒸下煮”的时节,人体阳气浮于外,阴气伏于内,稍有不慎,暑邪、湿邪便会乘虚而入。因此,三伏天要注意养生防病。
中医讲究“顺时而养”。此时,顺应气候特点,趁热养生,注重养阳、防暑、调脾胃,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三伏天疾病多发
三伏天气候湿热,以下疾病易发,大家应注意防范。
1.湿热困脾,气机阻滞,导致胆汁外溢,发为黄疸,水湿泛肤可致浮肿。
2.湿阻中焦,可导致纳呆、腹泻及痢疾频发。
3.火扰心神,引发烦躁、失眠、血压波动等。
4.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患者,因湿热伤阴,症状易反复甚至加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将养生融入生活
起居有时《黄帝内经》指出,夏季适宜“夜卧早起”。此时昼长夜短,大家可顺应自然规律,相对“晚睡”(不宜迟于晚上11时)、“早起”,以接收天地的清明之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及充足的体力。
注意防暑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的高温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凉爽,适度使用空调、电风扇,避免冷风直吹。
适度运动运动不要过于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度,避免过汗伤阳、伤阴。大家可选择相对和缓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情绪平和炎热的天气不仅会使人感到身体疲劳、食欲下降,还易引起肝火妄动,表现为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焦躁易怒等。所谓“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应做到心平气和,以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温热饮食夏季,人们喜欢喝冰水、吃冰淇淋,以缓解暑热,这样很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大家可以喝热茶、热粥“以热制热”。热茶、热粥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促进排汗散热。在烹饪菜肴时,可适当加入生姜、紫苏、豆蔻等温性食材,以温中散寒、养护脾胃。
为大家推荐几款食疗方。
1.西瓜翠衣粥。取粳米100克、西瓜翠衣(切块)100克、西洋参3克、荷叶3克、陈皮3克,加水煮成粥。此粥具有清暑利湿、调理脾胃、益气养阴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可将粳米换成薏苡仁。
2.绿豆莲子银耳羹。取绿豆100克、莲子30克、银耳10克,加水煮至食材软烂。此羹具有清暑热、泻心火、健脾利湿的功效。食用时,可适当加入冰糖提升口感。
3.鲜柠檬薄荷茶。取鲜柠檬2~3片、鲜薄荷叶3~5片,加入适量温水(40~42摄氏度)浸泡30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可酌情加入少量蜂蜜。此茶可醒脾、消暑、祛湿,适用于食欲不佳伴小便色黄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学会“热养生”
穴位贴敷三伏天气候炎热,人体肌肤腠理开泄、毛孔开放,且气血旺盛,是药物吸收和恢复阳气的最佳时机。此时将具有温阳散寒功效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借助天时之“阳”、药物之“阳”,激发人体之“阳”,可达到祛除体内伏寒、温补脏腑阳气、调整阴阳平衡、预防和治疗虚寒性疾病的目的。
晒背三伏天晒背与三伏贴原理类似,正确晒背可起到温阳通络、祛除伏邪、防病强身的作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三伏天晒背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在上午7时至9时晒背,避免在高温时段久晒。
2.初次晒背以身体耐受为宜,循序渐进,以微微发汗为度,切忌大汗淋漓。若大汗淋漓,并伴有体温升高、四肢乏力、头晕目眩、口渴难耐或头痛不适等症状,可能是中暑的表现,应立即停止晒背,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糖盐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3.晒背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大家应立即穿好衣服,避免直接吹电风扇、空调,最好在室内阴凉处静坐休息15~30分钟,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晒后及时补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茶水、淡盐水,忌饮冰水。
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治医师 刘蔚翔、主任医师 姜泉
编辑:梁婧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